第六百四十章 典韦逞勇(2/3)
刘岱势力被肃清,东郡西南部一带的地盘便空缺了出来,而杨锐手中能够调动得出来的,当前也只有张辽程琳二人以及其部众10余万兵马而已。
兵马数量倒不是关键问题,若是要驻守濮阳城的情况下,杨锐随随便便都能够挤兑出不少来,不过缺少的却是内政统帅之才而已,再者一时之内地盘延伸太多的话。若是没有足够的精力去看管。反而会沦为了包袱。
而且杨锐还有着其他一些打算。袁绍谋夺了冀州,虽然将乖乖将韩馥交了出来,不过杨锐肯定也不能就此算了,曹操刘岱方向的事情一定,杨锐也该对袁绍有所表示了。
因而杨锐左思右想之下,最终还是决定暂时将东郡西南刘岱这部分地盘交予乔瑁,同时杨锐准备谏书汉室官家,荐举乔瑁为新任兖州刺史。
当然乔瑁一个人也很难支撑起兖州大局来。虽然其顶着兖州刺史的帽子,实际只是控制兖州西半部几个郡国而已,东半部丁原的势力范围也因此得到了很大的扩张。
饶是如此,以乔瑁丁原两人的势力,也是暂时无法支撑起整个兖州来的,不过两人背后有着杨锐的影子,应该便不会有太大问题了。
局面发展至此,形势已经很明朗了,冀州兖州青州豫州甚至一直到荆州地界的几大诸侯小团体,经过之前的几场混战之后。袁术公孙瓒孙坚同盟势力遭受了很大的削弱,此时孙坚甚至还深陷与刘表的争战漩涡当中。
而袁绍曹操刘岱同盟也没有占到多少便宜。曹操与袁术决战时被突然杀到的杨锐击败,城下之盟损失不小,刘岱更是直接被杨锐所覆灭,从此退出历史舞台。
获益最大的就只有袁绍了,利用杨锐不在的时间以计策谋夺了冀州之地,而且势力上也没有遭受重大损失,还基本上接管了原本韩馥手中的部众,整体势力甚至上升不少。
不过这也只是暂时的,袁绍的日子其实也未必好过,北方他与公孙瓒的大小战事就从来未曾中断过,南方此时又有着青州杨锐的威胁,其中诸多不利就可想而知了。
倒是杨锐乔瑁丁原这方同盟此时看来是最大的赢家,即使最初的时候乔瑁直接被曹操赶出了自己的地盘,损失也很是惨重,不过最终还是在杨锐的帮助之下将地盘复又夺了回来,而且还有大面积的延展。
丁原则基本上没有受到曹操太多的战事上的扰动,因而基本上不存在什么损失,最终地盘也是被放大了一两倍之多,几乎是除去杨锐之外几大诸侯当中最大受益者。
而在其中充当中流砥柱的当然是青州一方势力了,正是杨锐充足的实力以及及时的出手,这才有了当前的局面,可以说丁原乔瑁二人能够有现在的局面,几乎是杨锐一手所赐也不为过
如果没有杨锐这一异人势力的崛起,恐怕无论是丁原还是乔瑁,都将如史实当中一般最终走向消亡了,比之刘岱王匡二人甚至还要更早一些。
当然,丁原与乔瑁两方势力的存在,也是杨锐战略上的需要就是了,这样的局面能够维持多久虽然不好说,但是杨锐没有主动去打破这种局面的打算。
仔细论起来,杨锐这方同盟当中最大的损失当算是韩馥丢掉冀州了,最初韩馥也是与杨锐达成了同盟协定的,不过却是没有像乔瑁丁原这般紧密和依赖罢了。
不过正如杨锐打算的那样,对于冀州之事定然不能就此了结,将兖州之事处理个差不多,五日之后杨锐便操作着天空之城直奔冀州渤海郡而去。
杨锐的目的便是要先收取一些利息,将渤海郡国控制下来
仅仅是控制而已,杨锐并没有打算像其他地盘一样真正去治理渤海郡,他最大的目的便是要在袁绍腹地插上一枚钉子,以制约冀州袁绍而已。
杨锐本身便是渤海王,同时韩馥也被袁绍安上了一个渤海相的官职,本次杨锐取回渤海郡国怎么看都是理所应当。
而且渤海郡国的地形也为杨锐控制提供了条件。
首先其紧邻青州平原郡,杨锐将势力辐射过去并不困难;其次其临近海岸线,杨锐的水军力量很快便能够基本成型,从海面上也可以做到云大通畅;再者渤海郡国大部分区域都在零沱河以东,可以凭借零沱河屏障与冀州袁绍相拒,水面力量也能在零沱河上发挥出作用。
天空之城直奔渤海郡国治所南皮城而去,这里不久之前还是袁绍的老窝,但是此时由于袁绍已经移身冀州治所信都城内,南皮城比之此前似乎萧条了不少。
虽然如此,南皮城东光城东武城清河城一线,仍然是袁绍防范青州的重要据点,而且其中南皮城是这一防线的中枢之地,其中还有着袁绍的大将高览驻守。
高览作为最早跟随袁绍的大将,河北四庭柱之一,是能够与颜良文丑张郃相提并论的存在,可见其武勇,同--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