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儒道至圣》

第756章 笔如刀,诗如剑(2/2)

/p>

  在座之中有象州官员,竟然低头用衣袖抹泪,不在少数。

  象州籍的读书人,一直被庆国打压,无论象州人如何争取权利,都是徒劳,最后要么麻木,要么暗恨,有么拼命奋斗,离开象州,或去古地,或去圣院,宁可战死也不受这种歧视。

  赛侍郎只是翰林,不敢当面说的太过,但姜河川是大儒,却根本不用在乎庆君之怒。

  姜河川乃是性情中人,看着舞姬伏地大哭,眼圈微红,道:“方虚圣此诗,非是宫女之恨,非是深宫之怨,而是书写象州人之恨!年轻时,老夫遇逃离象州之人,曾见他当街呐喊,同为人族,为何独象州如此!”

  席中象州官员衣袖更湿。

  几个年轻的象州官员死死握着拳,死死咬着牙,泪水慢慢滑落面庞。

  庆国加诸于象州人身上的罪恶,万世难消!

  方运默默收起毛笔。

  敖煌低头擦干眼泪,咬牙切齿道:“景国左相一肚子坏水,但太后是个聪明人,这庆国倒好,什么君君臣臣,明明是昏昏沉沉!两国相争,拉一个女子出来当替死鬼。得亏方运有担当,直接赎回这些人,要是换成别人,必然被你们推出去打杀了然后用来污蔑。”

  但是,一些庆国官员依旧愤怒,庆君也是怒火未消,因为方运这诗,点到了所有君王的痛处。

  如此对待一个宫女,而且实际是自己的国民,这就是不仁!

  天子君王可以不义,可以不礼,可以不信,可以无能,但唯独不能不仁。

  仁君乃是儒家对国君的基本要求,一个国君若被批不仁,在圣元大6是最极端的指责。

  景国官员们已经对方运佩服得五体投地,明明只是一次突事件,方运不仅能用一诗扭转局势,还能指责庆君残暴不仁,为文战象州、收复失地制造出最充分的理由。

  一旦此诗流传,足以引象州人的共鸣。

  (未完待续)

  ...

  :"..",。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