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择天记》

第九十一章 浔阳(2/3)

色,陈长生与徐有容从官道旁的密林里走出。

  浔阳城乃是一座古城,南面的这座城门看着却有些新,至少没有什么古意。

  “当年你老师轰开的就是这座城门,观星客和朱洛被打的很惨。”

  陈长生想着当年的事情,依然有些激动,又有些惭愧于自己不会讲故事,心想如果换作唐三十六来讲肯定会精彩的多。

  浔阳城一夜风雨的故事早已传遍整个大陆,徐有容早就知道所有的细节,根本不需要陈长生讲解。

  看着城门,想着老师,她的唇角现出一丝微笑。

  陈长生有些欣慰,心想这个安排果然没有错。

  走进浔阳城,他们直接去了梁王府。

  梁王府大门紧闭。

  他们用神识一扫,确认里面确实没有人。

  陈长生与徐有容对视一眼,有些不解,心想究竟发生了何事,梁王孙竟然把府中下人尽数遣散了。

  进入王府里,看到那座著名的大辇,二人找到了梁王孙留下来的信。

  梁王孙对北方的修道界以及百姓拥有很强的影响力。宫里几次下旨想要请他入朝都被他拒绝。

  做为前朝皇族的后人,他对陈氏皇族恨之入骨,怎么会愿意出手相助。

  他们来浔阳城是想要说服他,当初梁王孙进京帮天海圣后主持皇舆图,应该对徐有容的观感不错。

  谁想到梁王孙收到京都传来的消息后,直接带着王府的老老少少离开了浔阳城,竟是连见面都不肯。

  不过梁王孙在信里说得很清楚——帮朝廷做事不可能,真需要他时,他自然会出现。

  有这样一句话就够了,更何况信纸上还有一个人名。

  陈长生与徐有容离了王府,来到街上。

  很多军士行色匆匆走过,脸上的神情有些茫然。

  各州郡的厢军正在调防,同时也在拉练。

  按道理来说,他们不会出现在战场上,但谁都不知道,这一次究竟要死多少人。

  负责驻守皇宫的羽林军都在时刻准备北进,更不要说他们。

  在战场上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事情,前仆后继会是经常出现的词语。

  陈长生明白这是必然,还是觉得有些惘然。

  为了他的想法,成千上万的人将会死去。

  有时候他会想幸亏自己是教宗,不是皇帝,不然那些旨意与征兵令都要通过自己的手。

  接着,他又会觉得这样想很对不起师兄。

  他知道师兄会把这些事情做的非常好,但和他一样,师兄也非常不喜欢做这些事情。

  梁王府后的那条街叫做四季青,是浔阳城西城最直的一条街,两侧没有店铺,是一水儿的青石墙。

  长街安静,不知何处庭院里飘出乐声,听着似乎有人在唱戏。

  陈长生与徐有容循声而去,穿过一道横巷,来到一座府门前,看着两列红灯笼。

  那灯笼用的纸极红,颜色极重,仿佛带着湿意,被里面的牛烛照透,看着竟像是血一般,有些刺眼。

  徐有容看了那灯笼一眼,秀眉微蹙,不知道想到了些什么。

  曲声从府里传来,陈长生与徐有容走了进去,却是无人拦阻。

  进府便是一片极大的石坪,大块青石铺就,未经琢磨,并不精致,加上四周燃烧的火把,颇有几分荒原战场的意思。

  前方是一座戏台,台上燃着儿臂粗的牛烛,火焰照着白纸糊好的背墙,炽白一片,仿佛白昼。

  一位男子正在唱戏,身着红裙,妆容极艳。

  他没有用高领的衣服刻意遮住咽喉,也没有刻意压扁声线,咿咿呀呀的唱着,微显沙哑又极细腻,颇为动人。

  毫无征兆,曲声戛然而止。

  那男人望向后方的陈长生说道:“您觉得我的戏如何?”

  今夜前来听戏的人不多,只有十余位,在戏台前散淡地坐着,看打扮气质,应该都是浔阳城里的头面人物。这时候听着戏台上那位男人发话,众人转身望去,才看到陈长生与徐有容,不禁有些吃惊。

  梁红妆今天在府里唱戏自娱,请的还是兰陵城最好的戏班子,唱的还是那出著名的春夜曲,演的是那个娇媚可人的新娘子,正唱得兴起,眉飞眼柔之际,忽瞧着那对年轻男女从府外走了进来,心想终是到了。

  “我没怎么听过戏,但觉得很不错。”

  陈长生想了想,又补充说道:“与京都的戏似乎有些不同。”

  “我小时候去庐陵府学过戏,他们的唱腔有些怪,但好听。”

  梁红妆说道:“听说是大西洲那边传过来的唱法,也不知道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